BST—BOS船用底艙水處理裝置
(一)、概述
船底艙水來源復雜,水中含有燃油、潤滑油和污油泥等,水中的油以浮油、分散油和含油固體物形式存在,針對水中油的存在形式,采用有針對性的工藝綜合處理底艙水,確保設備工作穩定,出水含油≤15ppm。該套裝置的操作壓力在0.25~0.3MPa。操作溫度在10~50攝氏度,當溫度低于10攝氏度時,在設計中有配套的加熱器會跟進水加熱,防止因溫度降低,油的粘度增大影響設備的排油。
(二)、處理工藝
底艙水油水分離器采用一體化承壓容器設計,通過分艙設計實現不同工藝段的分艙處理。
隔油艙:
底艙水通過螺桿泵提升后,首先進入隔油艙,隔油艙可把水中的浮油聚集分層,在隔油艙頂部裝有油水界面儀,可實時監控水中浮油油層厚度,并且控制排油閥及時把浮油排出,從而保證底艙水處理裝置在完全進入油時,不會對后續工藝產生影響;油水界面儀可測氣水界面和氣油界面,并且能控制閥門及時把氣排出,防止進氣時影響設備處理效果。
斜板聚結艙:
斜板聚結艙通過隔板與隔油艙底部聯通設計,隔油艙內水從底部進入斜板聚結艙,在斜板作用下實現小油滴聚結長大上浮,同時實現泥沙和大顆粒物在斜板作用沉淀下降,上浮油滴在設備頂部聚集后定時排出,下降泥沙等在設備底部聚集定時排出,把水中泥沙等大顆粒物去除后,減輕了后續精細處理工藝的負擔。
精細過濾艙:
斜板聚結艙出水進入精細過濾艙,精細過濾采用改性纖維球做過濾介質,結合本 公司特有的機械壓實過濾工藝技術,可把水中大于4微米的顆粒物去除,從而保證出水懸浮含量滿足下步流程工藝要求,纖維球濾料可實現自動反沖洗長期使用,既減少了人力付出,也減少了設備運行費用。
一級油水分離艙:
底艙水經過精細過濾艙處理后,水中油主要以小顆粒分散油形式存在,油水分離艙采用聚結濾芯作為處理部件,把水中的分散油聚結成大顆粒,并且把油從聚結材料上脫離上浮到設備頂部,頂部浮油定期排出,一級油水分離艙把一部分大顆粒油分離的同時也實現了小顆粒油的進一步聚結。
二級油水分離艙:
通過一級油水分離作用后,聚結長大的油滴在二級油水分離艙進一步得到有效去除,分離下的油在設備頂部聚集,定時排出,二級油水分離艙出水含油小于5ppm,可直接排放。
15ppm報警器:
設備出水口配有15ppm報警器,當水中油含量超過排放要求時立即報警,并且自動控制關斷閥關閉舷外排放口,打開回流口,實現水自動回流到底艙。
油水靜置分離艙:
設備工作過程中排出的油暫存在靜置分離艙中,通過油水界面儀控制油水界面,實現水底部自動排回底艙,油從頂部溢流口留出,降低油中水含量,減少污油儲存空間。
自調溫系統:
由于船航行區域廣泛,底艙水溫變化較大,為了保證水處理穩定,在各工藝艙中配有電加熱器和溫控器,保證水溫控制在最佳處理溫度。
(三)、設備運行
底艙水油水分離器采用PLC集成控制,可根據設定條件自動工作,實現自動排油,出水含油高時自動回流,根據水溫不同自動調整水溫到設定溫度,在外接壓縮空氣和淡水情況下,可實現自動反沖洗精細過濾器。